"京武功夫如是说:本文摘自王炳皓先生的修习体悟。本文的于师,是于冠英先生,特此说明。 于永年先生 我从小喜欢武术,在中学、大学期间先后习练跆拳道、形意、太极、八卦等,即使在读研时,我也没有放弃对武术的追求与热爱,武术界的习武者,都孜孜追求浑圆整劲儿、应感而
"在很多人心中一谈到内家功夫,一下就会联想到内力,内劲,内气等等,其实,内家和外家练的主要的是一个东西,只是方式和功效不同而已。为何这样说呢?李仲轩文章中对尚云详崇拜的言辞中提到尚云详有梳理拳路的本领,就是知道拳的劲力的根源和功效,什么东西知道了根源就知道
" 最近看到一本陈巨来所著的《安持人物锁记》,书中竟然有作者在三十年代在上海向王芗斋先生和尤彭熙学习站桩的记录。其中有一段向王芗斋先生学拳的细节,现摘录下来,作为资料,供大家研究。 在抗议战前二三年间上海来一北方形意名家曰王向芗,据其自云:乃清同光间最
"古道中人 一极课堂太极拳的站桩还是走架,都要关照经络和穴位,抓住主导,如是行触及气机,调和气机、气和心安,从而更好地养生。练太极时的放松,不单是身体的放松,更主要是心气的平和,心念的放空,这是放松的真实意义。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心和气是不分家。我们调气
"内家拳着重劲路,运行于体内者为劲,激发外延于体外者为力;尚氏形意拳的发劲与其他分支乃至诸多拳种发劲皆然不同的内涵与“蓄势运劲,落点发力”的表现形式,是它能够健康发展,广泛传播,独树一帜,爱好者喜闻乐练的关键所在。 该拳的劲力,除常见于世的劈、钻、崩、炮、
" 为什么叫意拳? 意拳以神意为主,发挥本能,改造生理。练这个拳的人,不是傻卖力气,也不是像有些人练的太极拳那样,一切神意全没有,就是慢慢摸。意拳要调动周身之精神,调动活力。周身肌肉、四肢百骸,要完全活动起来、很轻松,但是神意不能外驰。 在过去王老先生
" 一、桩法 1、肩架安排妥当(角度及方位); 2、意力自下而生(吸胯、提膝、松腰、头要领起); 3、周身鼓荡(力意自内而生); 4、重心左右胯移动,外形切不可动(单双重)。 二、试力 1、未曾动手,先动身(劲自内生); 2、上下起伏身要均
"张鸿诚先生 目前大部分练习意拳的拳学爱好者,一提起意拳的基本功几乎无不曰:“站桩、试力和摩擦步”。对否?对!但不全面,这不是“武术的基本功”问及什么是意拳的“基础功时,大多瞠然。 意拳的基础功(筑基功)其实就是武术的基本功。意拳是武术中的拳种之一,有其
"形意拳桩法是一种具有技击和养生双重功效的气功锻炼方法。它具有茼单易学,不易出偏差的特点。桩法是一种精神与气血的运动通过桩法的练习可以达到疏通人体任督二脉;加速大小周天的运转;充实内气;调动人体的潜在能力。形意拳将桩法做为拳法的基本功,就是为了提高人的攻击
"一、咏春拳拳理咏春拳的发力基于身体的中心线,这就使得出拳力量直接来源于身体背部的大肌肉群。中心线是起于头顶中间,经身体中间至裆位。由于身体与手臂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冲拳所产生的强大力量是令敌意想不到的,往往会一拳击中要害。出拳时放松的手臂,就像一条鞭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