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精粹就是一个“松”字。所以练太极拳应从松功入手,松有不同的层次,本文介绍的方法.可为太极拳初学者提供入门参学。太极拳要求的松是周身的松.因松而后出掤劲。对初学者来说,采用分部式练习法,会有一个良好的练习效果。由此从松肩人手,是一个切实的问题。人
无极桩可追溯为为杨式太极拳的秘功。昔日,杨澄甫走遍大江南北,无逢敌手,其功夫就来自“无极桩”。历史上无极桩都是师徒相传,且属秘传。其实,各种太极拳的起势,便是无极桩,只不过从未公开这个秘密而已。无极桩的问世是由杨澄甫传给叶大密,又由叶大密授与蔡松芳。1
1.过分用意意念过重容易出偏差。有人认为,传统太极拳论中说“用意不用力”,就反复强调用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以偏概全。太极拳的用意是云淡风轻的,若有若无的,意念重就滞,其危害尤甚于用力。用力只是功夫不高,用意过分则伤及精神。2.贪多求全太极
大家都知道,把太极拳打得既缓慢又松柔,能疏经脉,通气血,从而使人体获得健康和长寿,但未必人人都知道——“用脊柱行拳”,是太极拳之所以能够疏经脉、通气血、养生祛病的根本所在。脊柱包括颈椎、胸椎、和腰椎,以下从人体的构成,脊柱的构成,腰胯的重要作用三方面做
“一身备五弓”是陈氏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指的是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臂为两张弓,两腿足为两张弓,五弓齐备周身充满掤劲,触之则旋转灵活,刚柔相济。因此,明白“一身备五弓”的作用对练好陈氏太极拳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恩师陈正雷大师的教授,谈谈其练法。正雷太极书院
“拳其于易,理成于医”。太极拳与中国医学的阴阳学说同出一理,与中国医学同承一脉,故“拳名太极,实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因此,太极拳虽类归武术,但却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治病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养生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太极拳是防患于未然、防疾
许多太极拳练习者都有这样的苦恼,学拳之初老师首先要求要“放松”,要“沉”,但如何放松?怎样为沉?得到的答复常常是南辕北辙,听者惑惑。而流传下来的拳论、拳经,又过于艰深,难以理解。我愿把多年练拳、教学的心得体会公之于众,以飨读者。第一,掌握“松”与“沉”
一,打太极拳慢的对还是快的对?打太极拳不在于快或慢,而应当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散。什么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散呢?拳不管练的再快,必须外形与内气结合起来,以内气来摧外形,气到形到,形是随气而动,这样运动就是快而不乱,这样快才对。如果在运气时,气到形不到,形到
脚为周身之根基,两脚姿势的正确与否,对保证步法的灵活稳健具有重要的作用。太极拳对两脚的要求是:两脚踏实地,脚趾、脚掌、脚后跟皆要放松沾地,涌泉穴要虚。脚趾不能翅,脚掌不能左撇右歪,前搓后晃。脚在技击上可分为钩、套、蹬、踢、踩等方法。钩、套、踢一般是用脚
“世界上最幸福快乐的事情,莫过于站站桩,练练缠丝,打打太极拳!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次再来的机会的话,我愿意三百年前就去学太极拳!”——广州陈正雷太极会馆郭永星教练如是说。我想每一位真正感受过太极拳神韵的人,都会懂得教练说这话时的真挚与虔诚。几百年来,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