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练太极拳的朋友,只知松柔舒适而不知张弓勒弦之紧,自然不能练就制人的功夫,乃至几十年辛苦的桩功修为,只处于养身阶段。所以才有“太极十年难上身,一年形意打死人”这个说法,吾认为这仅取决于对桩功的认识和修为的深浅,柔劲由刚而生,刚劲由柔而化,刚而化柔才是
太极拳有“重意不重形”和“不在形式在气势,不在外面在内中”等说法,其实,是对中、高阶而言。凡学习,皆如上台阶,需先达而后进高也,这是常理。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应是一个先练外形、再形意兼练、进而形神合一的过程。练外形是第一位的,然后再言其他。用行话说,就是
注:传统武术的最重要的核心是胯和肩,两者是上肢与下肢的连接点,对整个身体的调节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虽短,但其理深刻,方法也很简单,俗话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以前的传统武术家每家都有自己的练功方法和心得体会,这只是其中之一,希望此文对广大形意拳爱
形意拳站桩功有八字要诀。八字者,即顶、扣、圆、敏、抱、垂、曲、挺等八字。此八字为形意拳站桩功的要点,凡拳式站定时,必须具备此八字。然而此八字每一字又有三种要求,现将其含义解释如下——1、顶——①头向上顶,有冲天之雄,头为一身之主,上顶则后三关易通,肾
中国武术从大的方面可分为:拳与器械。拳与器械历史悠久,关于二者的渊源众说纷纭,武术界各持一词互不相让。有的认为先有拳法后有器械,有的则认为先有器械后有拳法。究竟孰是孰非,很值得我们去研究,这对武术的发展和探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大部分习武者跟老师习武,
尚芝蓉先生听其父说说,欲得“丹田气打”之绝艺,必须先充实“丹田”之气,使丹田混元之真气,并在修炼桩功和大杆子、大枪、三步功夫中,以及练拳发劲和实战时加以运用和不断充实的基础上,使小腹(丹田)之真气充盈如鼓时,再做丹田旋转、抖弹、崩炸、摇转、气卷、翻浪
师学艺每天只练站桩和套路动作,不练打怎能实战。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外一些劣质文化和技击术的进入,也迷失了八零、九零后的一些年轻人,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认为国外的一切都比我们的好,包括武术,什么拳击好、泰拳好、跆拳道好、搏击好,而认为中国的
对于形意拳,这几十年大家主要是明劲暗劲化劲搞不清楚。尚云祥在世时曾经说过,如果上天再给他20年阳寿,他就再打20年刚劲。很多人颇为不解,以尚师之功,难道一生只在明劲吗?其实尚云祥先生早到化劲,不然孙禄堂先生也不会在自己的著作中特意说尚云祥几乎已经到了与
形意拳是一门技击性非常强的拳术。都知此拳其势简、上功快,慢则一年,快则数月,习者就具有较强的搏击能力。然而,现在很多的形意拳爱好者搏击功夫极低,更有习拳数年者在街头被流氓打得头破血流的惨例。在这里,为什么“形意一年打死人”的功效没有体现出来呢?原来,现
大杆子源于古战场的大枪术,形意传统大枪都在八尺多长以上。大杆子并不是说越长越好,杆子的长度和重量以适合自己为主,练大杆子有一定基础后,才能练大枪。练习大杆子很吃功夫,也有很多技术要求。但是练习大杆子对学习和掌握整劲和爆发劲,是任何器械所不能替代的最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