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枪,是陈式太极拳长柄兵器的一种,是仅次于太极杆的一种长兵器,博采众家枪法之长,融入太极拳功法所形成的套路,陈式太极拳分为单人套路及双人粘枪,陈式太极粘枪术是在大极枪的基础上创立的,也最具独创性。灵猫扑鼠 传统陈式太极拳共计77式,又名梨花枪加白猿
"孙禄堂先师在《武学录》里提到初练八卦拳要注意的三害九要,对于我们练习杨氏太极拳同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俺也发现孙禄堂的三害九要与杨澄甫的经验之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大道至简,万法归一”,天下内家拳本是一家,每个人学习的拳术派别不同只是个人的机会因缘不
"作者马 权友太极棚劲的奥妙 作者马权友 练太极拳讲究棚劲始终不丢,这说明棚劲在行拳中非常重要。有了棚劲,打出的太极拳饱满漂亮,没有棚劲,练出的拳松懈稀软。在太极推手中,棚劲也是不可缺的。接手带棚劲,富有弹性,随曲就伸,舍己从人,粘连棚架。先棚住劲,保护自
"站桩放松的问题,有各种版本的说法,我查芗老《意拳正轨》“桩法换劲”一篇对站桩的要求,并抄录于此:“…… 夫桩法之学,最忌身心用力,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神断则受愚。尤忌扬头折腰,肘腿过于曲直,总以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为宜,筋络伸展为是。头宜顶
"成拳与否,可以站到各种标准上评判。实际上,拳成与否,或检验自己掌握拳法的火候,看一看自己的劲有没有合住就可以了。打手歌曰,引进落空合即出,可谓一个合字定成败。“合”,不简单。“合”,一是身法的形“合”,二是出入的意“合”,目的是整体协作,最终是求劲的“合
"太极拳理十分注重腰的训练,有“主宰于腰”“腰为轴”“由脚而腿而腰”等等拳论都说明腰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如何将生活中的腰练成太极腰呢?太极腰又有何要求呢?我所经历过的练腰过程: 老老实实的先练撤腰,再老老实实的练松腰功。松腰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松胯。说实在的
"体松与心静是太极拳的两大特征,无论是练气养性,还是练劲防身,都必须在体松心静中进行修炼,才能达标。而松静又是相互促进、相融互补的关系,前面谈论的放松之道,亦是入静之路。此谓松而致静,静而致松,互相融道,彼此补益也。然而,松静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晋阶有序,
"太极拳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拳架(套路),二是劲道。 练拳架,不练劲道,只是一个空架子。 练拳架,同时练劲道,才能练出太极功夫。 一般人练拳架,只练套路,不练劲道,或练不出劲道,那莫这个拳架只是一个空壳子,就跟简化太极拳相似。 不管练什么拳架,只要没练出劲道
" 太极拳是一门源远流长、内容深邃的科学,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习练方法。要真正练好太极拳,学到其精致,绝非易事。太极拳不仅以继承中国古老的养生之道而闻名遐尔,还以其严谨的科学性、神秘的合理性、以及药物所不能及的治病和抗衰老的特殊功效而著称于世,绝非是一般人伸
"太极拳讲究八门五步功夫,即八门劲别: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和五种步法: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八门劲别中,掤劲是最基本的劲别,此劲相当于水对舟、或胎对车的作用力,柔且承之。单手缠丝圈中,以右手沿顺时针运行为例:右手外翻向上运行,此劲即为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