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着 熟 阶 段初练太极,先学会拳架后,在师父精心传授下,要从一招一式开始,严格按照要求,在姿势动作上打好基础。拳论讲“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此为筑基阶段,基础打不好,练不出太极功夫。在师父的指导下要懂规矩,学规矩,练规矩,守规矩。这就是要把拳架中的
"说到太极拳的“钩手” (勾手),也许有人会说:钩手谁不会,还用你说?不就是五指尖撮拢在一起,腕关节顺屈自然下垂而成“钩手”吗。此话不错,这是我们所看到的(包括许多太极拳书籍)大多数太极拳者在演练太极拳时所展示的“钩手”,也是拳术中最普遍的钩手(见图1)。
"落地葫芦瓢,风吹雪打旋。人性格迥异,有内向,也有外向。拳其实没什么内外家,内外都要练,才全面。人身分里外,外具四肢躯干,里藏腔体脏腑,气血精神。太极拳,偏重于内运动,也强调四肢结构。内劲,最终靠四肢传达。下起地力,中通脊柱,上达手臂。太极劲,裹着刚的柔。
"松腰松垮为的是练出腰胯的沉重感来,这是练太极拳的总的原则。1、怎样松腰松胯?由于松腰松垮与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有很大关系,所以前提是还要练出松肩坠肘来,造成手臂的沉重感作用到脊椎上,加上含胸拔背的要求,才能使得脊椎以及相关的肉体练出沉重感来。这些是练出松腰
"第一、练心静 心情不要太激动,脑子里不要想太多,像准备休息一会儿一样,放松。把姿势基本摆正,各大要领粗粗的走一、两遍——肯定到不了位,没关系,不驼背、不挺胸、不前俯后仰就可以。有的朋友,恨不得今天练,明天就出功夫,在这里得先给泼点冷水,内家拳这东西,跟种
" “虚领顶劲”,顶劲虚虚上领之意。“虚”是虚虚实实、微微的意思,这就是“用意不用力”,不要用力向上顶;“领”有两个含义,一个是领起来,另一个就是领导的意思;“顶”是指头顶百会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意识地,微微地领起来后,面部就能够端正,进而领导全身进行各
"练好太极拳,腰胯是关键,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综合现在许多人的练法,似乎与太极名家大师的练法要求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我把过去近六十年来跟先师们学拳时听到的、见到的关于腰胯练法的要求写出,以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一、牛春明对松腰胯的要求牛春明是太极拳界著名的
"实现大学之道的最殊胜法门一一太极拳与“大学之道”(一)李新方武再襄《大极拳解》曰:“是亦知止能得矣。这个“亦”字非常关健,说明太极拳与《大学》中的这段话有密切联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 无极者,当人未练拳术之初,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阴阳未判,清浊未分,混混噩噩,一气浑然者也。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元气,但为物欲所蔽,于是拙气拙力生焉,加以内不知修,外不知养,以至阴阳不合,内外不一,
"太极拳的起源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的拳术,而它的初始形式是什么样子呢?关于这个问题,还得从太极拳的起源谈起。太极拳的起源问题,上世纪初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以往的理论大部分托神附佛,有说是元代张三丰创始,也有说唐代的许宣平是祖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