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年底,事情较多,挺长时间没写东西了。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总想写的字数至少要500字,才算对的起读者,导致我迟迟不敢下笔。这几天突然发现,自己的思想被字数束缚了。传武的传承中,哪有那么多大道理,所谓真传一句话。大道理或者一些拳谱所讲,都是给功夫练到一定
"“肩窝吐气”:气者,劲也。肩窝是张嘴,对着手臂吹气,劲就到了指尖,站桩,打拳都要这样。“腾”:形意拳只炼向上的劲,从不练向下的劲,松了自然有沉劲。“蓄”:炼收,含着劲打拳,所以炼功架是不发劲的。发着力打拳,看着挺猛,打人身上就不好使了。“含着劲炼拳,兜着
"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这些传统拳术出功夫确实有一定难度,这是众所周知的,也不必隐瞒。都知道内家拳不好练出真功夫,练出来的凤毛麟角,这也是事实。比如现在社会上开的太极拳养生班,禅修班,技击班,年度班,长期班,短期班,都是随着现代人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现代人
"八字功是形意拳中的套路之一。过去有五行拳为体,八字功为用的说法。通过八字功的锻炼,不仅可以保健强身,而且能迅速增长劲力、提高实战技巧。八字功,包括八字连环拳和斩(劈拳),截(钻拳)、裹,(横拳)、胯(崩拳),·挑(燕形拳)、顶(炮拳),云(鼍形拳)、领(
"形意拳,又叫行意拳,是我国三大内家拳之一,位列中国四大名拳。自古以来,拳坛有云“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形意拳招式简洁、直来直往,富于攻击性,相较其他内家拳上功更快,所以被很多人称为内家拳中的外家拳。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
"形意拳中外三合讲“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实际上,手脚,肘膝的合,都离不开肩胯的合,“肩与胯合”了,其它的环节自然就能合。 形意拳的练习中肩与胯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大关节,离开了它们的相互作用,身体的螺旋劲,拧劲,也就无从谈起。从肩胯的功能来讲,可以
"王忠海形意拳是中国古传实战名拳,其实战风格特点是“硬打硬进没遮拦”、“打人如走路”,讲究硬手猛攻,以力降力,直接以中线进步快速逼近对手,同时以猛烈的爆发力将对手打翻。形意拳打人时凶猛强悍,举手投足之间劲力十足。真正的形意拳高手无一不是力量十足、筋骨结实。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据传最初创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际可(1602年—1680年)。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神与气合,气与意合,意与力合,肩与肘合,胯与膝合,手与足合。现行流传的形意拳为道光年间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础上
"形意拳硬八手传说是李存义所创,流传至今,各门派似乎有所不同了。本帖的硬八手图片原作者是李茂林,其图片与本门所传的内容大同小异。"
" 内家和外家的问题,在中国武界争论由来已久。传统的认定太极、形意、八卦室内家,少林为外家。说是内家拳主气,外家拳主筋骨皮。那么练少林就没有气?练太极、形意、八卦就一定有气? 前辈古人也一直强调拳功一体为内家,拳功分开为外家。举例而言,那种打起来像鞭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