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桩按:所有肝郁,气血不调的病人都适合站桩。站桩功,对快速打通经脉,调达气血,增强体魄非常有帮助,也是我国传统健身运动的一种站桩要领:两脚分开,腿微屈,上身自然挺直,双手抱球或自然下垂,全身放松,意识尽量什么都不去想,如果做不到,可以看电视,听音乐,
赵文卓,1972年4月10日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武术世家,中国影视演员、武术家,北京体育大学教师。赵文卓从小学习武术,1990年考进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1990年获中国全国锦标赛少年冠军,1991年获中国全国大学生比赛全能冠军、全国武术冠军,并当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古武今言》白猿通背拳效猿之长臂为形,仿猿之灵快为意,内外兼修,身法灵动快捷,手法精妙多变,刚柔相济。动作舒展大方,松活自然,探背松肩,两臂贯通,通梁换背,以期达到周身运转、气血贯通的效果。1、头顶项领:习练通背拳时讲究“习时顶力不可
"五行通背拳总操法有108种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长击远”、“贴衣发劲、击响见物”的皮鞭劲及大劈大盖的气势,是五行通背拳独特的风格特点,而皮鞭劲是五行通背总操法的整体劲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劲力,其练出内劲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时也是检验、衡量五行
吴图南(1884-1989年),蒙古族人,原姓乌拉汗,名乌拉布,生于北京。九岁时,拜吴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先生为师,学拳、剑、刀、大杆子、推手等8年,后经吴鉴泉先生推荐转至太极拳一代宗师杨少侯先生门下学太极功、打手、小架等4年;又拜张策先生为师学习通背拳、刀
中国武术从大的方面可分为:拳与器械。拳与器械历史悠久,关于二者的渊源众说纷纭,武术界各持一词互不相让。有的认为先有拳法后有器械,有的则认为先有器械后有拳法。究竟孰是孰非,很值得我们去研究,这对武术的发展和探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大部分习武者跟老师习武,
取一根绳子,将其一端系上一小石块,另一端拿在手中.用手挥动绳子,让石块在空中旋转,你会感到绳子上有力,这不是绳子发出的力,绳子本身不发力.练习太极拳也是这样.手臂上有力,手臂上的力是腰发出的,让手作圆弧运动的力,不是手臂肌肉发出的力量,这个力就是绷紧绳
太极拳的精髓――混元运动陈式太极拳在强调缠丝劲的基础上,上肢运动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门劲别和通背劲、对称劲,中间有“胸腰运化”,下肢有掤、捋、挤、靠、采及进、退、顾、盼、定五步和“裆走下弧”,这些合到一起产生的劲为“混元劲”。为了在太极拳
无论形意,太极,八卦掌,通背,。。。一开始都是从一个类似于立正的姿势开始练起来的,一切有形的动作都从无极衍生出来,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生万物)。“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
编者按三十年前,国家体委耗巨资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挖掘民间武术的运动,挖掘的资料堆积如山,这场运动,是功?是过?请看一位武术人的回忆!三十多年后,回看80年那次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我们可以轻易指出其中不足之处,也不时有人出来批评几句,或直白、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