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武功夫如是说:1978-1984年,霍震寰先生曾以访问和书信的形式,多次向姚宗勋先生请教意拳若干问题,并将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整理后,转交给姚宗勋先生哲嗣,望日后有机会能将这些访问内容及问答公诸于世,献给广大武林同道! 武林往事系列 | 香港霍震
"洪均生先生 有些人刚上完小学就臆想着读博士,抛开中学、大学和硕士的学习过程,想一步登天,由于错误观念的指导而荒废了人生是非常可惜的。 本文对太极拳的修炼进行了系统框架的划分,可以让每个太极拳练习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太极拳领域中的高度(今天所站的位置)和
"古时的气功被称作“导引”——“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也就是使气血平和、呼吸深长,肢体更柔韧结实的一项运动。了解它的人都知道,其升降开合、进退旋转等动作,都需要和呼吸、意念密切配合,且为呼吸、意念而服务。如此才能达到三调合一的理想境界。调息是养生术中很重要
"世人常把心意拳和形意拳井称,新出版的《体育词典》 “形意拳”条也说:“形意拳一名心意拳”。实把非同代拳法混为同代拳法了。笔者认为,为了澄清一些问题,有必要将“心意门”各代拳法作一简略的介绍。第一代举法:心意把心意把,共有十二大势,十二种变化。这与文献记我
"闭目养神是我国先民养神修性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收效明显的方法。祖国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关系到人的昌亡,养生者当慎养之。一、闭目静心在日常
"此文作者为我的老师形意门下,分享给大家。万法皆出于三体一说是前辈们练功经验精华之说,我们这分支传承学习形意拳一直是先学三体式。我习拳的年代只知三体式真不知浑圆桩,这是实话实说了。上世纪六六年前后学拳的怕是都没站过浑圆,(我没搞过调查,不敢妄言那时形意门人
" 何谓中正?广义地说,由不同原则。思想甚至可以是互相对立的矛盾的双方,融通协调,最后产生一个恰到好处的点。这点能满足不同方面的要求,做到这点是正确的,超过它或不及它都将损害原则,那是错误的。简言之,能无过不及,正好达到这一点,这就是中正。 《十三势行功心
"太极爱好者的五个不可以⊙ 1、学会了套路,不再请老师指导,独自练习,可以达到身体健康吗?⊙ 2、学会了套路,不再请老师指导,独自练习,可以练出太极功夫吗?⊙ 3、学会了套路,不再请老师指导,独自练习,可以实现天人合一吗?⊙ 4、学会了套路,不再请老师指导
" 技击者,至得劲路时,其身心当然有一种不可思议之愉快。劲之初练,于运动时,每一动作,将气吸足,用压榨意,使其气力自然发生一种内外感应之震动作用是也。是以练技击者,以明劲路为第一要义,练至一旦豁然贯通焉,再行收视返听功夫,自然感觉灵敏,于各家门路,无不水
" 肩与胯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大关节,离开了它们的相互作用,身体的螺旋劲,拧劲,也就无从谈起。从肩胯的功能来讲,可以拧转,可以裹肩裹胯,也可以上下折叠。肩扣了,就能够带动背,胯曲了(尾闾前翻)可以拉起脊椎,两者合起,就形成了一张大弓。所以,胯肩除了形成拧劲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