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均生先生 有些人刚上完小学就臆想着读博士,抛开中学、大学和硕士的学习过程,想一步登天,由于错误观念的指导而荒废了人生是非常可惜的。 本文对太极拳的修炼进行了系统框架的划分,可以让每个太极拳练习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太极拳领域中的高度(今天所站的位置)和
" 何谓中正?广义地说,由不同原则。思想甚至可以是互相对立的矛盾的双方,融通协调,最后产生一个恰到好处的点。这点能满足不同方面的要求,做到这点是正确的,超过它或不及它都将损害原则,那是错误的。简言之,能无过不及,正好达到这一点,这就是中正。 《十三势行功心
"太极爱好者的五个不可以⊙ 1、学会了套路,不再请老师指导,独自练习,可以达到身体健康吗?⊙ 2、学会了套路,不再请老师指导,独自练习,可以练出太极功夫吗?⊙ 3、学会了套路,不再请老师指导,独自练习,可以实现天人合一吗?⊙ 4、学会了套路,不再请老师指导
"100个人学拳,10年后有20个人还在坚持,练得出色的大概也就2、3个,陈发科在北京教拳30多年,学生不少于一千人,出色的成名的也不过几个人。太极拳就像写字,谁都会写,没几个成为书法家的。---------------------------------
"欲得太极拳技之要秘,非有明师指点不可,入门后,还要动脑筋巧练苦练,日久方能学得真功夫。技击之道,师传各异,本无定法。武学的最高层次,其理一致,千流而终归大海。拳的十个层次验证自己功夫,内外兼修,动静相宜,一层有一层景致,一层有一层之灵验,诀非虚语。一至
"“横以用竖,竖以济横”,道明了“横顺”劲力之间的密切关系!横劲,多为“胯肩”之劲,竖劲,多为“蹲起”之劲,带身体的重量,故而比较霸道,为攻坚克敌之主力军。加上关节缝开,大筋崩弹发力,则如同催化剂一般,将身体的重量如同弹丸般打击,攻击力发挥到极致!一个简单
" 一、太极拳总论拳术一道。不外强健筋骨。调和气血。修养身心。却病延年。实为后天养生之术。太极拳。乃循太极动静之理以为法。采虚实变化之妙而为用。其姿势也中正安舒。其动作也轻灵圆活。故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其动静之理。与道家之坐功互相吻合。贯道家之行功
" 拳练到一定的阶段,常常会因为对一句话的理解,而提升一个层次。 我将对自己影响较大的几句话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就象禅宗的灯语,一一 头条相传吧! (一)骨头劲 上海的一些老拳师,常常会说一句话,便是“你有骨头劲!硬了!” 一开始,我老不服气,我
"挤劲是专为近距离接触战设计的,它可分圆劲和直劲,长劲和短劲两组。圆劲是重心在前时,用前脚磨转。直劲是重心在后脚,移转重心向前。长劲可像“按”一般,将对方挤到相当的距离外,也可拔其根。短劲其设计的动机可能是,当两人所在位置太近,肘部无法保持V字型,上、下臂
"练太极者众,能技击者少,实是因为练操者众,练拳者少;练操易而练拳难;教操者众而教拳者少。练太极欲求技击,必须先求形正。各家太极拳招式都不尽相同,难道只有一家形正,其余都不正?不是的。形正并非指每一招式的运行路线标准不变,而是指身法要领正确。身正形顺,则内